思政典范
联系我们

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南环路1号   电话:0716-8060650

【教师楷模】长江大学2020年师德先进个人 郑延成

发布时间:2020-09-19 11:42:02阅读次数:

     

郑延成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、博士


        郑延成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31年,为人谦和、待人友善,爱岗敬业。为学生主讲了《化工热力学》《石油炼制工程》等专业课程。荣获过“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”“长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”“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”“优秀班主任”等称号,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6项,指导的学生研究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化学(化工)学术创新成果奖,指导的7篇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、校优论文,并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。

爱岗敬业 勤奋好学 严谨治学 坚持言传身教

      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,以饱满的热情、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,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
       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,工作认真负责,把关心、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。对学生严慈相济,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克服成长道路上的畏难情绪。

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。有学生在锻炼时不慎伤了脚,住医院帮忙联系医生、付医药费;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,慷慨解囊,助其度过难关;有的学生平时性格内向,遇考试就紧张,寝食难安,了解情况后,做好心理辅导,特意安排学生在实验交流会上发言,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,用平常心做平常事;有个别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实践机会不多,动手能力差,做事极度紧张,当发现这一现象后,郑老师首先从心里上开导学生:人人都会做错事,小心谨慎很好,但要大胆实验不能放弃,一遍做不好再做第二遍…… 指导学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,完成方案的编制。学生也就放下了心里包袱,慢慢地熟练了,做事也就得心应手了。

引导学生,分析问题,制订方案。合成实验由于过程比较繁琐,多步反应才能获得目的产物,个别学生中间物未经纯化,结果一个月后仍然得不到纯物质,希望更换课题。于是郑老师与学生一起就实验过程、产物结构及纯化、条件控制以及反应进程的监控等方面进行分析,从混合溶剂的极性调整到产物的萃取与结晶等方案进行修订,经过努力,终于得到了结构确定的目的产物,同时该生按照改进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活性剂,他也从学生的喜悦中获得了成就感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多鼓励,及时引导、分析问题,循序善诱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 悉心指导学生的课外科研和创新实验,制订实验计划。将生手变为熟手,需要足够的耐心,郑老师在布置工作前事先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了解,探索实验途径,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规范性;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,制定规划,当日事当日毕,有困难时及时反馈情况,及时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 指导学生科研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精力,在实验室加班加点是常事,有付出就有收获。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学生牺牲了课余时间、节假日,但学到了实践技能、提高了写作能力。有些学生凭借科研成果的发表,在研究生复试时占据优势,从而能顺利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。自2011年以来,郑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6项,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6篇,有2个项目获得了优秀。

投身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

      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郑老师按照学校要求开展网络教学。通过雨课堂、QQ和腾讯会议,借助电子课件,采用在线、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,但由于老师和学生彼此不能见面,因此在虚拟的环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,显得尤为重要。为此,郑老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课前、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形式,提高教学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 注重课前内容的预习与设问。在授课之前,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,结合学生具体情况,利用雨课堂发布课前预习任务,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。比如,在讲解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的石油产品性质这一章节时,提出轿车或货车在夏天和冬天启动困难的问题、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积碳问题、加油站加油时不慎将柴油加到汽油发动机中造成的危害等,让学生作课前预习,从石油产品组成和性质上进行思考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注重课程中的讲解与互动。在上课阶段,通过弹幕功能从每一组学生选出一名学生回答预设问题。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讲解,以重点、难点和共性问题的讲授为主。由于有了课前预习,在课堂上又采用设问式、探讨式教学方式授课,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,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,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认同感,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注重课后知识的复习与拓展。在每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,用20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向学生回顾本章内容,理清章节知识点。向学生发送复习题和课外作业,及时批改作业,利用雨课堂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。

        工程课程注重工程的系统性及化工安全知识的普及。化工操作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,是由多个单元操作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。课间,郑老师通过多媒体推送炼油生产发生事故的视频资料或安全教育片,教育学生注重分析化工操作过程中反应器温度、压力、液位发生异常的原因,向学生强调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爆炸损失,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,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安全认知,使学生了解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科理论知识和工程知识,才能提出应对措施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
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引入 理论联系实践

       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以研促教,科教融合。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,促进教学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 在教学过程中,郑老师注重国外经典教材的引入,合理组织教学内容,探索教学方法,提高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专业课的学习兴趣。化工热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强、概念抽象、公式复杂的专业基础课。在化工热力学的双语教学实践上,郑老师从中外文教材的选择、英文词汇的理解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着手,对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了探索。在汽液平衡的教学中,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将热力学知识融于植物油、香精提纯与分离以及石油重质油的注气开采之中,将单纯、乏味的状态方程、平衡理论应用到科学研究中,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 注重交叉学科的异同点,探究式引入新学科知识,充实课堂内容。石油化工装置中的裂解催化剂具有降解大分子、提高轻质油收率的作用,而储存于地层的稠油黏度高、流动性差,针对石油开发过程中采收率低的问题,引导学生从催化剂组成、反应条件、催化环境、原料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,讨论将地面上的化工厂移到地下需要满足的条件及解决的问题。有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由此加入了创新实验研究项目“稠油原位催化降粘开采技术研究”,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专业实践的转化。

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创新和“双一流”建设

        近年来,郑老师主持和参与了纵、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。在非常规石油的开采、新型驱油表面活性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,尤其是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以及特超稠油的地层催化降粘开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,合成了系列新型表面活性剂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,研发了系列专利技术用于稠油原位催化开采。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,编写教材1部,合作撰写著作1部,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。

       原文转载自http://news.yangtzeu.edu.cn/info/1005/26147.htm

关闭信息】  【打印信息